造假提取公积金将面临法律制裁、信用惩戒、资金追缴等多重后果,轻则罚款限贷,重则判刑入狱,且中介与个人均需承担相应责任。
-
法律追责
伪造购房合同、结婚证等材料骗提公积金,涉嫌触犯《刑法》第280条“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最高可判十年有期徒刑。中介协助造假同样构成共同犯罪,近年多地已出现判刑案例,如2023年某中介因伪造不动产权证被判缓刑并处罚金。 -
信用破产
骗提行为一经查实,公积金中心将通报单位并纳入失信黑名单,信用等级直接降至最低(如C级),3-5年内禁止提取和**。部分城市还会将失信记录推送至“信用中国”,影响房贷、出行等高消费行为。 -
资金强制追回
违规提取的公积金需全额退还,若拒不履行,公积金中心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甚至冻结工资账户。部分城市还会追加罚款(如提取金额的10%),导致经济损失翻倍。 -
职业与生活牵连
机关事业单位或国企职工可能被移交纪检监察部门,面临党纪政纪处分(如警告、诫勉);失信记录还会影响职务晋升、子女教育等社会权益。
提示:公积金虽属个人账户,但必须专款专用。切勿轻信“代提”广告,合规提取渠道多样(如租房、大病等),造假代价远超短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