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虚假材料提取公积金属于违法行为,将面临法律追责。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还可能构成诈骗罪,最高可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以下是具体分析:
-
法律明确规定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职工必须提供真实材料申请提取公积金。伪造合同、发票、病历等材料均属违法,公积金管理中心有权追回款项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
可能触犯的罪名
- 诈骗罪:若骗提金额较大(通常超3000元即立案),将按《刑法》第266条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者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 伪造公文/印章罪:若涉及伪造公章、政府文件,可能额外面临3-10年有期徒刑。
-
实际处罚案例
近年多地曝光骗提公积金案件,当事人均被列入征信黑名单,部分案例中,中介与申请人双双获刑。例如,2023年上海某中介因协助伪造材料被判刑5年。 -
合法提取渠道
公积金本可用于购房、租房、大病医疗等12类情形,只需提交真实证明即可快速办理,切勿因小失大。
总结:公积金是国家专项住房保障资金,骗提行为破坏金融秩序。建议通过正规途径申请,若遇提取困难可咨询当地公积金中心寻求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