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假手续提取公积金将面临法律制裁、信用惩戒及高额经济损失,轻则取消公积金使用资格并罚款,重则因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判刑。
-
法律后果
伪造购房合同、不动产权证等材料骗提公积金,直接触犯《刑法》第二百八十条,最高可判十年有期徒刑。典型案例中,中介何某因伪造证件帮他人提现被判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职工徐某因拒退骗提款项被法院强制执行工资账户。 -
信用与资格限制
一旦查实,骗提者将被列入公积金失信黑名单,5年内禁止提取和**,且记录同步至征信系统。例如,某国企职工骗提25万元后,不仅被单位劝退,还被通报公开。 -
经济损失
不法中介通常收取提取金额10%-30%的高额手续费,职工程某支付4.8万元“服务费”后仍被追回全部资金。部分案例中,骗提者还需额外缴纳5%-10%的罚款。 -
职业风险
公职人员或事业单位职工骗提将面临政务处分。惠水县某职工因骗提4.2万元被单位警告处分,影响职业生涯。
总结:公积金提取需严格合规,任何虚假手段终将付出法律、经济、信用三重代价。切勿轻信“代办提现”陷阱,通过正规渠道申请方能保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