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公积金作假会受到严厉处罚,包括责令退回违规金额、纳入失信名单、限制提取资格,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1. 行政处理
- 责令改正:违规提取的金额需全额退还,并支付相应利息。
- 限制使用:违规者将被暂停住房公积金账户功能,限制提取资格,时间一般为3-5年。
- 纳入不良记录:违规行为会被记入住房公积金失信名单,影响个人信用。
2. 法律后果
- 行政处罚:根据违规情节轻重,处以罚款,金额可能为违规提取金额的1至3倍。
- 刑事责任:若通过伪造材料或虚假诉讼等手段骗提公积金,可能构成诈骗罪,根据《刑法》第266条,将面临罚款、拘留或有期徒刑。
3. 社会影响
- 信用受损:违规信息会被报送至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影响**等金融活动。
- 通报单位: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职工,违规行为会被通报至所在单位及纪检部门,可能影响职业发展。
4. 典型案例
- 某地职工通过伪造购房合同提取公积金,被追回资金并限制5年内提取资格。
- 某中介机构伪造虚假诉讼材料,帮助客户套取公积金,被移送司法机关,相关人员被判刑。
5. 合规建议
- 提取公积金需通过正规渠道,提供真实材料。
- 不要轻信“黑中介”的虚假宣传,以免遭受经济损失和法律制裁。
- 若发现违规行为,可拨打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举报电话12329进行投诉。
提取公积金作假不仅损害个人信用,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请依法合规使用住房公积金,以免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