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虚假资料提取公积金将面临列入失信名单、行政处罚、刑事追责等严重后果。公积金是职工住房保障的专项储蓄,任何伪造合同、票据或虚构购房行为均属违法,一经查实将承担以下法律后果:
-
信用惩戒
公积金中心会将造假者纳入全国征信系统,导致个人信贷、出行消费等受限,失信记录最长保留5年。 -
资金追缴与罚款
已提取的公积金需全额退还,并处以提取金额10%-30%的罚款。例如骗取20万元,最高需补缴26万元。 -
刑事责任风险
若涉案金额超5000元,可能构成诈骗罪,根据《刑法》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超10万元)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
连带责任影响
协助造假的单位或个人(如伪造公章的中介)同样面临罚款或拘留,甚至承担共犯刑责。
提示: 公积金提取政策已实现全国联网核查,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合法途径包括租房、购房、大病医疗等,具体可咨询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