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历代天师排名以三茅真君为创派祖师,其后形成完整的宗师传承体系,共83代宗师,其中唐代王远知、宋代刘混康等因推动宗派兴盛或获帝王敕封而尤为著名。
茅山天师传承始于汉代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被尊为“三茅真君”,茅山因此得名。伪元时期追尊的历代宗师中,魏华存被奉为第一代太师,南朝陆修静(第七代)和陶弘景(第九代)因整合道教科仪与理论成为关键人物。唐代是茅山宗的鼎盛期,王远知(第十代)受唐高祖、太宗器重,奠定宗派政治地位;司马承祯(第十二代)与李含光(第十三代)均获玄宗尊崇,推动上清派发展。宋代刘混康(第二十五代)因治愈哲宗皇后获封“真人”,茅山宗成为“经箓三山”之一。元代王道孟(第四十四代)因祈雨驱蝗受封,明代刘大彬(第四十五代)编撰《茅山志》,清代末期传承逐渐中断。
茅山天师体系融合了宗教修行与政治互动,历代宗师或精研道法,或通过敕封提升宗派影响力,形成独特的道教传承脉络。研究其排名需结合历史文献与道教典籍,注意不同时期对宗师称号的追认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