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历代祖师是道教上清派的核心传承者,以杨羲、陶弘景、司马承祯等为代表,融合丹道、符箓与修行智慧,推动茅山成为“道教第一福地”。
茅山祖师谱系始于魏晋,杨羲作为上清派初祖,首创《上清大洞真经》,奠定经典基础。南朝陶弘景隐居茅山40年,编撰《真诰》《登真隐诀》,构建系统修炼理论,被尊为“山中宰相”。唐代司马承祯受武则天、唐玄宗尊崇,主张“坐忘论”,将道教哲学推向新高度。宋代刘混康获宋徽宗赐号“真人”,茅山宫观扩建为皇家道场。元明时期,张雨、周思得等祖师整合雷法,强化符箓驱邪传统。
历代祖师以“医道同源”“内修外行”为核心理念,既精通道教仪轨,又通晓医术、天文,留下大量典籍与宫观遗迹。当代茅山仍延续祖师法脉,其思想对中医、武术、民俗影响深远。欲深入探究,可实地参访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等祖庭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