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预算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综合多个权威信息源整理如下:
一、收入预算
- 财政拨款收入
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对应的财政资金。
- 事业收入与经营收入
涵盖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日常业务活动收入及经营性收入。
- 其他收入
如租金收入、罚款收入等非常规性收入。
- 非财政拨款收入
包括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需独立管理的资金。
二、支出预算
- 基本支出
-
人员支出 :工资、津贴、社保等人员相关费用。
-
公用经费 :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日常运营支出。
- 项目支出
包括基本建设、科研项目、专项任务等有明确目标的资金支出。
- 政府性基金支出
涉及特定政策目标的资金,如教育基金、环保专项基金等。
三、预算编制原则与方法
- 全口径管理
所有收入和支出均需纳入预算,未纳入预算的收入不得安排支出。
- 零基预算与综合预算结合
-
零基预算:不依赖上年基数,根据实际需求配置资源。
-
综合预算:将一般预算与基金预算、经营预算等分类编制。
- 分项细化
支出需按功能分类(如人员、公用、项目等)和经济性质(如资本性支出、消耗性支出)详细列示。
四、其他关键内容
-
收入预测 :结合历史数据、政策导向及经济形势合理预测。
-
支出控制 :实行总量控制和绩效评估,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
编制程序 :基层单位编制→逐级汇总→财政部门审核→政府审批,形成“两上两下”机制。
通过以上内容,部门预算能够全面反映资金流向和使用效率,保障财政资源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