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退休金计算方式有以下一些变化:
引入平均工资指数
- 以前退休金主要依据个人账户金额和缴费年限计算,2025 年后加入 “平均工资指数” 概念。它是退休前几年个人工资与当时社会平均工资的比值。比如,退休前 5 年平均工资 8000 元,社会平均工资 6000 元,平均工资指数就是 8000÷6000 = 1.33。该指数越高,退休金计算基数越高,工资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者,退休金会增加;反之,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者,退休金可能减少。
弹性退休制影响缴费年限和计发月数
- 缴费年限:2025 年弹性退休细则实施,晚退休一个月,缴费年限增加约 0.0833 年,但不同省份有保留位数标准。如社平工资 9000 元,按 60% - 300% 档次缴费一年,可多领取 0.8% - 2% 的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多缴费一个月就是 1/12。
-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2025 年可能修订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制度。以 58 岁零一个月退休为例,按以往规定计发月数应是 59 岁的 145 个月,但根据朋友 2025 年 1 月退休的养老金计算待遇审批表,计发月数是 151.4 个月。未来全国范围内非整数退休年龄的计发月数确定,大概率是按一定规则平稳过渡,如 58 岁和 59 岁计发月数相差 7 个月,每晚退休一个月,计发月数大约减少 0.5833 个月,精确至两位小数是 0.6 个月,这使得个人账户养老金有所提升,晚退休一个月大约提升 1.5 元左右。
养老金调整方式变化
- 定额调整:所有退休人员每月增加固定金额养老金,体现社会公平性。2025 年定额调整标准与去年基本持平,大部分地区预计在 30 元左右。
- 挂钩调整:与个人缴费年限(工龄)和养老金水平挂钩,体现 “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原则。不同地区对缴费年限的挂钩调整标准不同,如四川省缴费年限 15 年增加 7.5 元,30 年增加 31.5 元,40 年增加 47.5 元;按养老金水平挂钩通常基于养老金基数一定比例增加,如养老金分别为 1500 元、3000 元、4000 元,增长 1%,分别增加 15 元、30 元、40 元。
- 适当倾斜: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等特殊群体额外照顾,体现社会对弱势群体关怀,促进社会公平。
最低缴费年限变化
2025 年 1 月 - 2029 年 12 月,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还是按 15 年计算,2030 年开始逐渐增加,2039 年达到 20 年。医疗保险缴费年限一般在 25 年左右,部分城市已达 30 年,未达 25 年标准的城市也在调整。
全国统筹升级
养老基金由国家统一管理,以均衡各省之间的养老基金负担,发挥基金账户的规模效应。养老金待遇更加公平,与物价、经济水平、工资水平更科学地关联,保证统一按时发放,同时可通过电子社保卡一键查询全国范围内的缴费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