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可分为消费、投资、财政与货币、市场环境优化及民生保障五大方面,具体如下:
一、消费领域
- 实施“两新”政策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补贴范围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并优化补贴流程。例如,对购买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给予补贴,促进更新换代。
- 促进服务消费与新型消费
扩大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发展相关产业;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业态,增强中高端需求适配性。
- 提升消费能力与意愿
提高学生资助补助标准,扩大政策覆盖面,降低助学**利率;通过政策引导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
- 优化消费环境
简化补贴申请流程,丰富支付渠道,加强资金监管,打击骗补行为。
二、投资领域
- 支持“两重”项目建设
加大国家重大战略(如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补短板)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投入,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优化资金配置。
- 扩大有效投资
重点投资公路、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推动形成实物工作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领域。
-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支持民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赋能传统产业升级。
三、财政与货币政策调整
-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赤字率安排4%,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以旧换新及科技产业;推进零基预算改革,优化支出结构。
-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保持流动性充裕,适时降准降息;推出消费信贷定向支持工具,引导社会融资流向实体经济。
四、市场环境优化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破除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优化基础制度规则,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 深化改革开放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五、民生保障与高质量发展
- 强化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推进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
- 促进就业与创业
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创造就业岗位,支持新兴消费领域创业;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带动就业结构优化。
- 推动绿色转型
提高新能源车、农机设备报废补贴标准;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以上措施综合了财政、货币、产业、社会等多维度政策,旨在通过政策协同与机制创新,确保扩大内需战略高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