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涵盖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和公共卫生专业技能,具体如下:
一、考试科目构成
-
基础医学综合 (14%)
-
生物化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
侧重公共卫生领域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理解
-
-
临床医学综合 (15%)
-
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儿科、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等临床知识
-
强调常见病、多发病及传染病诊疗技能
-
-
公共卫生综合 (65%)
-
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妇女保健学、儿童保健学、学校/青少年卫生学、社会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重点考察预防医学核心内容及公共卫生实践能力
-
二、考试形式与内容特点
-
题型 :全部采用选择题,客观题评分标准统一,减少主观性
-
内容重点 :
-
流行病学是高频考点,需掌握疾病分布、病因机制及预防措施
-
卫生统计学要求理解基本概念并掌握常用检验方法
-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涉及职业病防治等实际问题
-
-
临床技能 :通过案例分析题考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备考建议
-
系统复习教材,掌握核心知识点
-
结合历年真题,熟悉题型和考试难度
-
参加培训课程提升实践技能
-
建立知识框架,强化记忆细节
考试时间通常每年举行1次,具体安排需关注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通知。建议备考时以公共卫生综合科目为重点,同时巩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