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V"偶极天线
针对7-30MHz短波天线的制作,结合搜索结果,推荐采用倒"V"偶极天线设计,该方案兼顾了占地面积小、地波通信效果优化及制作效率高等特点。以下是具体制作方法及要点:
一、天线类型选择
倒"V"偶极天线是短波通信中常用的一种垂直天线形式,属于偶极天线(DP)的变形设计。其特点包括:
-
占地面积小 :相比传统偶极天线,倒"V"结构通过减少振子数量降低材料成本;
-
地波性能提升 :优化了天线的辐射方向,增强了近距离地波通信效果。
二、关键结构设计
-
振子层结构
-
采用双层菱形辐射体结构,每层包含多个振子,形成倒"V"形布局;
-
振子层之间通过等距离间隔的连接孔连接,保证相邻层夹角均匀可调,通过调整振子层间距实现频率优化。
-
-
频率调整机制
-
通过改变相邻振子层的连接孔间距,可调整天线的工作频率。例如,减小间距可提升频率,增大间距则降低频率;
-
该设计支持快速调整,无需更换部件即可实现频率优化。
-
三、参数配置
-
工作频率 :7-30MHz,覆盖短波频段;
-
增益 :20dBi,满足短波通信需求;
-
波束宽度 :30°,保证较宽的通信覆盖范围;
-
天线高度 :40米,适应中高频段传播特性;
-
占地面积 :80米×120米,兼顾规模与效率。
四、制作要点
-
材料选择
-
振子采用高导电材料(如铝箔或铜箔),确保良好的电磁性能;
-
连接孔需加工精度高,避免因接触不良影响性能。
-
-
工艺流程
-
先制作底座和立柱总成,安装第一、第二弧形架及振子层;
-
通过调整连接孔间距完成振子层组合,最后安装馈电网络和拉线。
-
五、优势总结
-
灵活性强 :频率调整便捷,适应不同通信需求;
-
性能稳定 :双层结构设计提升辐射效率,减少环境干扰;
-
适用场景广 :适合中波、短波通信站及业余无线电应用。
通过以上设计,可高效制作出性能稳定的7-30MHz短波天线,满足通信覆盖与频率调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