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发退休金是违法的。
退休金,又称养老金,是劳动者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根据其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按月领取的用于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待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退休金的发放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和停止发放。
1.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这一规定明确了退休金发放的条件和标准,即只要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满足缴费年限的要求,就有权按月领取退休金。
2. 行政责任: 如果用人单位或相关部门无故停发退休金,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要求其履行职责,责令用人单位改正违法行为,并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无故停发退休金的行为属于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3. 民事责任: 除了行政责任外,用人单位无故停发退休金还可能面临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如果用人单位无故停发退休金,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恢复退休金的发放,并赔偿因此给劳动者造成的损失。
4. 刑事责任: 在特定情况下,用人单位无故停发退休金的行为还可能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如果用人单位无故停发退休金的行为符合上述犯罪构成要件,相关责任人员可能面临刑事指控和处罚。
停发退休金是违法行为,不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还可能给用人单位带来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按时足额发放退休金,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在遇到退休金被停发的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