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燃油车国家新规的核心是大幅收紧油耗标准,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轻量级车型(<1.09吨)百公里油耗需≤2.57L,中型车(1.09-2.51吨)≤3.3L,重型车(>2.51吨)≤4.7L,现有燃油车若无法达标需通过混动技术升级或退市。新规采用更严格的WLTC测试标准,倒逼车企加速电动化布局,同时多地配套以旧换新补贴(如江西新能源车补贴2万元),进一步引导消费转向绿色出行。
-
油耗限值分级加严:按车重分档设定油耗红线,例如1.5吨级主流家用车需从当前平均5L降至3.3L,日系混动车型(如卡罗拉双擎4.06L)也面临技术升级压力。车企需通过轻量化、48V轻混或插电混动技术达标,否则将影响新车上市资格。
-
政策组合拳推动转型:除油耗限值外,“双积分”考核中新能源积分占比提升至58%,一线城市或试点燃油车限行。车企如大众已规划2026年新车中仅1款为纯燃油车,其余均为新能源车型。
-
消费者购车策略调整:短期燃油车仍可购买,但长期持有需谨慎。低油耗燃油车(如马自达3昂克赛拉)或混动车型(吉利雷神Hi·F)残值更高,而高油耗车型未来流通难度加大。建议关注政策窗口期,利用置换补贴降低换车成本。
-
产业链深度变革:动力电池技术(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续航破1000km)与充电基建(2025年充电桩超1000万台)快速发展,进一步挤压燃油车生存空间。传统车企如长城斥资200亿研发混动系统,弱势品牌或面临淘汰。
面对新规,消费者应结合自身需求权衡:注重长途出行或越野性能可暂选燃油车,城市通勤建议优先新能源车型。政策导向已明确,燃油车不会立即消失,但技术迭代与市场选择将加速其份额收缩。提前规划置换节奏,方能最大化享受政策红利与技术升级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