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体规划
- 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截止日期,如考试时间、完成课程的时间等,再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涵盖每天、每周和每月的学习内容与进度。例如,计划好4月份考试前的复习安排,根据这段时间的工作忙碌程度确定报考科目数量,如果工作较闲可多报两科,忙碌则报一两科简单科目。对于在职考生,需综合考虑上班、休息时间的差异以及自身基础来安排不同科目复习顺序,保证每天学习状态且确保学习高效率,注重坚持,不急于求成。
- 分析历年试题题型:在制定学习计划前,先分析历年试题题型,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题目类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依据计划做好重点笔记,尤其是单选题、多选题笔记,然后计算可用分配时间,制定复习计划。
二、不同时间块的利用
(一)整块时间
- 集中复习:学习存在惯性,建议尽量抓紧整块时间,不要浪费。几个小时专注于一个科目,这样能让人容易进入状态,大大提高记忆和理解的效率。例如,每天可以安排一个较长时间段,如晚上较为安静的时段,集中精力研习,每次专注于一个科目进行复习,提高学习效果。
- 遵循记忆规律:
- 清晨六至七点:大脑在睡眠中完成了对头一天输入信息的编码工作,没有前后识记材料干扰,识记印象清晰,记忆效率高,可安排复习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点。
- 上午八至十点:精力旺盛,识记材料效率高、记忆量较大,适合复习重点难点知识。
- 傍晚六至八点:也是记忆较好的时段,可以用来复习知识或者总结归纳当天学习内容。
- 临睡前一两个小时:发生记忆后不再输入其他信息,不存在后摄抑制影响,且大脑会无意识地进行信息编码整理,有利于记忆保持和摄取,可复习当天学习的重点内容。
(二)碎片时间
- 提前准备任务: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碎片时间,如等车、排队、走路、搭车等,这些时间可以用来学习。重点是无论多忙,都要把能在碎片时间做的事情提前准备好,以便空闲时有计划地拿出来做。例如,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单词卡片或者小的知识点总结,在碎片时间进行记忆背诵;上班族可以在公交车或地铁上背题。
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方法
- 专时专用:复习时避免边复习边做其他事情,如发短信、吃东西等,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完,然后专心复习,这样效率更高。
- 分清轻重缓急:每天早上列出最重要的三件事,并要求当天做完,三件事里最好有一件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同时学会拒绝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为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腾出时间。
- 列好任务优先级:可以把任务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分类,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任务,再处理重要不紧急的任务,避免被琐事占满时间,确保重要的学习任务有足够时间完成。就像先把大石头放进玻璃缸,再放入小石头和碎沙一样,要找到自己的优先级。
- 运用二八原则:一天中用20%最高效的时间来处理最困难的任务和学习最需要思考的知识,以提高整体效率。
四、避免疲劳的休息安排
- 合理的学习 - 休息节奏:理想方式是每20分钟全神贯注学习,随后休息5分钟,或进行其他活动,每两小时学习后至少安排半小时休息,以提升学习效率,同时确保时间表内包含休息环节,避免长时间学习产生疲劳。
- 复习中的休息调节:学习一段时间后要休息一会儿,听听音乐、散散步、看点有趣的书等。在复习时如果产生心理疲劳,可以通过说服自己温书的重要性、在脑中展现美好前景、自我测验、以讲解形式温习、把复习内容唱出来或者说评书等方式来调剂心理,同时也可以给自己制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如放背景音乐、收拾书房等,让精神振奋起来。
本文《自考科目复习时间管理》系
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148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