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可以自愿申请延迟退休,但需满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与单位协商一致、最长延迟不超过3年”等条件,且养老金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原则。
-
政策依据与弹性原则
根据2025年实施的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若与单位协商一致,可弹性延迟退休1个月至3年。例如,男性职工原退休年龄为60岁,改革后逐步延迟至63岁,期间可选择在60-63岁之间退休,或协商延迟至66岁。 -
申请条件与流程
- 年龄与缴费年限:需满足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2025年仍为15年,2030年起逐步提高至20年)。
- 单位协商:延迟退休需单位同意,双方需提前1个月书面确认延迟时间。
- 健康与岗位需求:部分单位可能要求健康证明或岗位匹配评估。
-
养老金影响
延迟退休期间继续缴纳社保,养老金按“长缴多得、晚退多得”计算,退休后待遇更高。例如,每延迟1年,缴费年限增加,基础养老金和社会平均工资挂钩部分均会提升。 -
特殊情况与权益保障
- 大龄失业人员:若失业且距退休不足1年,失业保险可延长发放并代缴养老保险至退休年龄。
- 强制限制:单位不得强制延迟退休,职工也可选择提前退休(需满足最低年龄和缴费年限)。
总结:延迟退休是个人与单位共同决策的结果,需权衡健康、工作意愿及养老金收益。建议提前规划缴费年限,并通过人社部门官方渠道查询具体退休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