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过程中,陷阱无处不在,轻则损失钱财,重则危及人身安全。 常见的陷阱包括收费内推、虚假高薪、培训贷、传销伪装、合同猫腻等,防范的关键在于核实企业资质、保护个人信息、拒绝不合理收费、警惕异常招聘流程。以下是具体分析和应对建议:
-
收费内推陷阱
不法中介以“保录取”为诱饵收取高额费用,实则无法兑现承诺。防范要点:企业正规招聘从不收费,任何“内推费”均属欺诈,应通过官网或校招渠道投递简历。 -
境外高薪骗局
宣称“月入数万、包机票签证”,实为强迫从事电信诈骗或赌博。防范要点:查询企业对外劳务资质,对比行业薪资水平,异常高薪需警惕。 -
培训贷套路
以“岗前培训”为名诱导**,承诺就业后还款,最终拒不录用。防范要点:拒绝签署含**条款的培训协议,正规企业培训不收费。 -
传销伪装招聘
面试地点偏僻、业务描述模糊,要求“发展下线”。防范要点:传销是违法行为,若发现疑似特征立即报警。 -
合同陷阱
试用期超6个月、薪资低于最低标准、不缴社保等。防范要点:劳动合同必须书面签订,条款需明确岗位、薪资、福利,拒签“阴阳合同”。 -
证件扣押风险
以办理入职为由扣留身份证、毕业证。防范要点:证件原件绝不交付,复印件注明用途。
总结:求职者应坚持“三不原则”——不轻信、不交钱、不押证,通过官方渠道验证招聘信息,留存证据以便**。若遇陷阱,立即向人社部门举报或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