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求职前的防骗宝典,综合权威信息整理而成,助你规避招聘风险:
一、信息核实类
-
公司资质审查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企查查、天眼查等平台,核实公司注册信息、经营状态及行政处罚记录,警惕“皮包公司”。
-
招聘信息对比
将招聘信息中的联系方式与工商登记信息对比,确认发布平台是否正规,避免通过非官方渠道投递简历。
二、费用警惕类
-
拒绝收取费用
正规招聘不收取任何费用(如培训费、押金、服装费等),若遇到此类要求,应果断拒绝。
-
防范“内推”收费
虚假“内推”可能以考试费、资料费为名,实际是诈骗,需通过正规渠道求职。
三、合同与权益类
-
仔细阅读合同
签订劳动合注意合同条款是否清晰、完整,避免使用模糊或缩写表述,防止权益受损。
-
试用期保护
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若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辞退,可依据《劳动法》**。
四、面试安全类
-
警惕虚假面试
若面试地点为临时租借场所、偏远地区或要求提前缴纳费用,需提高警惕,优先选择公共场所。
-
防传销伪装
传销组织常以“高薪”“低门槛”为诱饵,面试中若涉及拉人头、发展下线等行为,应立即终止接触。
五、个人信息保护类
-
敏感信息谨慎处理
仅提供必要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对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严格保密,防止信息泄露。
-
警惕盗用风险
若收到要求提供银行账户、支付密码等信息的邮件,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真实性。
六、其他注意事项
-
多渠道验证 :通过企业官网、工商登记及亲友确认招聘信息真实性。
-
保留证据 :遇可疑情况及时保存聊天记录、合同副本等证据,便于后续**。
-
谨慎外地求职 :对不熟悉的外地单位,应充分了解后再行动。
若遭遇诈骗,建议立即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公安机关报警,并通过12321等平台举报相关机构。求职需保持谨慎,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