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月领取退役金政策在当前确实存在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
计发基数较低
逐月退役金的计发基数通常为60%-50%(军官/军士),远低于自主择业时的85%以上基数。例如,20年军龄的少校逐月退役金约8000元,而同等军龄军士约6000元。
-
实际收入有限
即使考虑立功受奖增发,逐月收入仍难以满足生活需求。以广东某案例中三等功获得者逐月4955元为例,若结合社保、医保等支出,实际到手约50万元,但长期稳定性存疑。
-
通货膨胀风险
退役金固定金额难以抵消物价上涨,实际购买力下降。例如,2022年逐月军士长月收入约5000元,2025年若无增发,可能仅维持原有水平。
-
就业保障不足
部分退役人员反映,逐月退役后就业竞争力下降,难以获得高薪工作,而自主择业可选择政府岗位或企业高薪职位。
-
政策认知偏差
退役人员对逐月政策存在误解,认为“无风险”或“收入稳定”,实际需承担经济压力,且缺乏配套就业支持。
总结 :逐月退役金政策因基数低、收入有限、通胀风险及就业保障不足等问题,导致实际吸引力下降。建议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综合评估自主择业、逐月安置等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