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计划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管理,联合组织、教育、财政等多部门协同实施,形成“中央统筹、省级主抓、市县落实”的三级管理体系。 其中,人社部门负责政策制定、招募组织及日常协调,其他部门按职能分工提供支持,确保基层服务高效运行。
-
人社部门的核心职责
作为牵头单位,各级人社部门承担“三支一扶”的统筹规划与执行。国家级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设立全国“三支一扶”工作管理办公室,省级由人社厅(局)下设协调管理办公室,负责招募计划分解、岗前培训、经费申报及信息系统管理。市县两级则具体落实岗位安排、考核监督和待遇保障。 -
多部门协作机制
教育部门负责高校动员与学籍档案转接,财政部门保障补贴发放,农业、卫生、乡村振兴等部门指导对口岗位的专业培训与工作落实。例如,支医岗位由卫健系统督导,支教岗位由教育系统协调,形成专业化管理闭环。 -
基层单位的执行角色
乡镇政府、卫生院、农技站等用人单位需提供工作条件、生活保障及日常考核,并定期向上级“三支一扶”办反馈人员动态。部分省份还赋予优秀服务者基层管理职务(如乡镇团委副书记),强化实践锻炼。 -
动态调整与政策联动
近年政策进一步倾斜乡村振兴重点地区,中央财政对中西部省份提高补助标准,地方配套细化待遇(如安家费、社保代缴)。服务期满后,组织部门定向招录公务员,教育部门提供考研加分,形成“下得去、留得住、发展好”的良性循环。
提示:各省具体管理细则略有差异,建议通过当地人社部门官网或“三支一扶”信息平台查询最新政策,确保获取权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