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吃低保并非由村干部个人决定,而是通过严格的民主评议和逐级审核程序确定,核心标准是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且财产符合规定。关键点包括:申请需村民主动提出、民主评议由多方代表参与、审核结果全程公示接受监督,确保公平透明。
-
申请门槛与责任主体
低保申请需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或代理人向乡镇政府提交书面材料,包括收入证明、财产状况等。村委会仅协助受理,无权直接审批,乡镇政府负责100%入户调查,县级民政部门最终审批。 -
民主评议的公开性
评议小组由村民代表、党员、人大代表等15人以上组成,需三分之二到场表决。会议全程公开,村民可现场质疑或补充信息,杜绝“人情保”“关系保”。 -
动态管理与监督机制
低保名单需在村务栏公示7天,村民可提出异议。县级民政部门定期抽查30%申请家庭,不符合条件者立即清退。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避免中间环节干预。 -
特殊情况的单独申请
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群体可单独申请,但仍需符合收入财产标准。政策明确不得以“有老人/残疾人”为由直接纳入,需严格核算家庭整体经济状况。
提示:若符合条件却被拒,可向乡镇或县级民政部门申诉;对公示名单有疑问,有权要求复核。低保政策的核心是“应保尽保”,而非权力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