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户的标准主要依据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及成员身份综合确定,具体如下:
一、基本标准
-
收入门槛
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如2025年标准为350-220元/月,年人均6000元以下)。
-
财产限制
家庭财产需符合规定(如无高额存款、房产等),具体标准因地区而异。
-
户籍与居住要求
申请人需持有农村户口,且长期居住在本村。
二、分档标准(A、B、C档)
-
A档
-
适用条件:家庭成员中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如重度残疾人、长期患病)的极度困难家庭。
-
保障金额:350元/人/月。
-
-
B档
-
适用条件:因年老、残疾、重病等导致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比较困难家庭。
-
保障金额:240元/人/月。
-
-
C档
-
适用条件:其他原因造成的一般困难家庭(如单亲家庭、遭遇重大变故)。
-
保障金额:220元/人/月。
-
三、特殊群体倾斜
-
“三无人员” (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抚养义务人):可按标准上浮10%-100%。
-
重度残疾人 :通常享受更高档次保障。
四、申请条件补充
- 需提供收入证明、财产清单、户籍证明等材料,经初审、复审等流程。
注意 :具体标准以当地民政部门最新规定为准,建议咨询村委会或乡镇民政办获取实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