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父母原则上不能享受低保,但若家庭确实困难且符合条件,经严格审核后可例外办理。 关键点在于:低保的核心标准是家庭经济状况而非职务身份,村支书作为公职人员需主动避嫌,但政策允许特殊情况下依法依规申请。
-
政策红线与普遍原则
村支书作为基层干部,其工资收入(约3000元/月)和职务性质决定其家庭通常具备赡养能力。低保政策明确要求申请人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标准,且无商品房、车辆等高价值资产。若村支书父母申请低保,需证明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低保线且子女(含村支书)无经济供养能力,否则将因“职务关联”被优先排除。 -
例外情况的认定条件
极端情况下,如村支书父母患重病、丧失劳动能力,且家庭因医疗支出陷入贫困,或村支书本人因公牺牲/重残导致家庭经济崩溃,可提交证明材料(如医疗账单、收入证明)申请低保。此类情况需额外备案审查,确保无权力寻租嫌疑。 -
程序透明与监督机制
村干部亲属申请低保必须公示全村,接受群众监督。审核部门会重点核查其家庭收支、资产状况,并比对民政系统数据(如医保报销记录、不动产登记)。隐瞒子女收入或虚报贫困者将面临追责,甚至影响村支书职务。
低保是“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村支书家庭更应带头严守公平底线。确有困难者需通过合法渠道申请,并接受全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