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水与淮水交汇
合肥名称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主流说法:夏水与淮水交汇说
-
核心依据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 这一说法认为合肥得名源于两条河流的交汇。
-
历史演变
-
郦道元生活在公元3世纪,其描述与合肥作为交通枢纽的地理特征相符。
-
后世多份文献沿用此说,成为主流解释。
-
二、次要说法:施水与肥水合流说
-
核心依据
《尔雅》中提到“归异出同曰肥”,认为合肥因两条名为“肥”的河流汇合得名。
- 部分文献提到淝水出鸡鸣山后分流,形成南淝河和东淝河,但此说法缺乏直接文献支持。
三、争议与结论
-
争议点 :两种说法矛盾,主要在于对“夏水”和“施水”的认定不同。
-
结论 :主流说法更符合地理实际,因《水经注》的权威性和历史影响力更大。
补充说明
合肥历史可追溯至三国时期,曾为庐州治所,北宋时改为庐州军,元代设庐江府,逐渐发展为省会。其名称演变与地理、历史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