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主任开展工作的核心在于以党建引领为根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实干担当为准则,重点围绕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乡村治理四大领域协同推进。具体需做到:强化班子凝聚力、精准规划产业路径、落实惠民实事、创新自治机制,同时注重个人能力提升与法治思维培养。
-
筑牢组织堡垒,激活基层战斗力
定期组织“两委”成员学习政策法规与农业技术,通过“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党员示范作用,例如设立党员责任田、结对帮扶困难户。完善村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程序,确保决策透明。建立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自治平台,每季度召开会议讨论基建、分红等议题,让群众全程参与监督。 -
因地制宜抓经济,拓宽增收渠道
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如山区可推广茶叶、中药材种植,配套引进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平原地区可整合土地发展规模农业,通过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对接电商平台销售。定期邀请农技专家培训,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学习,同步争取政策资金完善道路、灌溉设施,降低生产成本。对留守劳动力开展手工艺、家政等技能培训,对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 -
民生服务精细化,提升群众获得感
建立动态走访机制,重点记录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群体的需求。优先解决饮水安全、电网改造、卫生室建设等“急难愁盼”问题,设立村级便民服务站代办医保、养老认证等业务。通过“文明家庭”“好媳妇”评选等活动弘扬新风尚,利用文化广场、农村书屋组织文艺演出、读书会,丰富精神生活。 -
法治与德治融合,构建和谐村庄
修订村规民约纳入环境整治、彩礼标准等内容,通过积分制管理激励村民参与垃圾分类、河道清理。组建调解小组化解土地纠纷、邻里矛盾,每季度举办法治讲座普及《土地承包法》《婚姻法》等知识。联合派出所成立治安巡逻队,重点防范火灾、诈骗等风险。
总结:村主任需以“钉钉子精神”将规划转化为行动,既要善用民主协商凝聚共识,也要敢于直面矛盾破解难题。持续学习新政策、新技术,在实干中赢得信任,带领村庄走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