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权威信息源,村卫生室的核心管理制度可归纳为以下13项,涵盖人员管理、诊疗规范、卫生安全等关键领域:
-
人事管理制度
-
实行聘任制,明确责任划分,医疗事故由村卫生室承担
-
执业人员需定期培训(每月至少1次),培训记录与考核挂钩
-
-
财务管理制度
-
统一管理收支,分设账户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
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做好病案登记与传染病报告
-
-
诊疗服务制度
-
遵循“能口服不注射”原则,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
首诊负责制,急诊优先处理,建立门诊病历与处方规范
-
-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
分类收集(黑/黄/红三色袋),高压灭菌处理
-
传染病废弃物需消毒后特殊处理,严禁混入生活垃圾
-
-
药品与药房管理制度
-
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禁止假药劣药
-
药房需保持清洁,药品分类摆放,直接接触人员定期体检
-
-
卫生监督与考核制度
-
接受卫生院每季度督查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补助挂钩
-
严格执行诊疗科目范围,禁止超范围执业
-
-
健康教育与预防制度
-
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普及防疫知识
-
承担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任务
-
-
医疗安全与消毒制度
-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操作规范,建立医疗文书档案
-
室内配备紫外线消毒设备,医疗器械一人一用
-
以上制度综合了人员资质、诊疗流程、卫生安全等核心要素,确保村卫生室规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