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除且不赔偿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搜索结果,入职后才发现学历造假的处理方式如下:
一、劳动合同的效力
-
合同无效
学历造假属于《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以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有权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
-
争议解决途径
若用人单位与员工对合同效力存在争议,需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确认。
二、法律后果
-
用人单位的权利
-
解除合同 :无需提前通知即可直接开除。
-
索赔要求 :可要求赔偿因招聘、培训等产生的损失。
-
-
员工的法律责任
-
刑事责任 :若涉及伪造学历(如使用虚假印章),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一,面临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
行政责任 :可能被教育部门或工商部门处罚。
-
信用影响 :学历造假记录将纳入征信档案,影响未来就业、**等信用活动。
-
三、注意事项
-
证据留存 :用人单位需保留招聘、入职体检、学历核查等环节的证据,以支持解除合同的主张。
-
地域差异 :部分地区对学历造假的处罚力度不同,建议咨询当地劳动部门或律师获取具体规定。
入职后才发现学历造假,通常会导致劳动合同无效、被开除且无法获得赔偿,同时可能面临法律和信用风险。建议求职时务必提供真实学历,避免类似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