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3485:2016是当前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最新标准,专为满足全球法规要求而设计,核心亮点包括:
- 强化风险管理:要求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嵌入风险管理流程,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扩展适用范围:覆盖医疗器械产业链的更多环节,包括原料供应商、灭菌服务商等,提升整体供应链的可控性。
- 突出法规兼容性:明确与各国法规的衔接,如欧盟MDR和美国FDA要求,简化企业合规成本。
- 细化文件与记录要求:新增对电子记录、隐私保护及设计开发文档的详细规定,确保可追溯性。
分点展开论述:
-
风险管理为核心
新版标准要求企业从设计开发到售后服务全程实施风险管理,需形成文件化程序并保留记录。例如,设计变更必须评估对风险的影响,且需验证返工产品的合规性。 -
供应链与外包控制更严格
企业需与关键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明确变更通知义务。外包过程(如灭菌服务)必须被确认并定期审核,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
设计开发要求升级
新增“可用性”(Usability)作为设计输入,验证和确认需提前制定计划并包含统计方法。设计转换过程需文件化,确保制造可行性。 -
加强售后监管与反馈
投诉处理需有时限程序,并向监管机构报告不良事件。客户反馈需作为风险管理输入,推动持续改进。 -
电子记录与国际化适配
允许使用电子记录,但需符合各国法规(如FDA 21 CFR Part 11)。UDI(唯一器械标识)系统的引入,提升了产品追溯效率。
总结提示:
ISO 13485:2016的实施不仅是认证需求,更是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工具。建议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优先完善风险管理和供应链控制,同时关注法规动态,确保体系持续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