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套刊明确属于造假行为,使用套刊发表论文会导致职称评审无效,甚至被撤销已取得的职称。
套刊是盗用正规期刊的名称、刊号或封面样式出版的非法出版物,通常以“增刊”“专刊”“特刊”等名义低价吸引作者投稿,但其本质是非法牟利的造假产物。套刊论文不仅无法在正规数据库(如知网、万方、维普)中检索,也无法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核验。例如,2024年深圳市5名职称申报人员因使用套刊被撤销职称,官方明确指出“套刊与杂志社版本不一致,属违规材料”。套刊可能盗用正规期刊的刊号,但出版状态、语种、发行范围等与正刊不符,如《新玉文艺》正刊为维吾尔语出版,而套刊可能以汉语版本冒充。
国家多部门联合发布的政策明确禁止使用套刊论文参与职称评审,违者将被计入诚信档案库,禁评3年。例如,《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规定,提交虚假材料或学术造假将直接撤销职称。一些单位更严格,如北京、广西等地会将使用套刊者列入黑名单,五年内禁评。即使部分套刊在新闻出版署能查到备案信息,但其非法出版行为仍被认定为造假。
申报人需通过以下方式核验期刊真伪:一是登录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查询备案信息,核对刊号、语种、出版状态是否一致;二是检查论文是否被三大数据库收录,并对比期刊封面、目录;三是通过期刊官网或主办单位验证投稿渠道;四是警惕“快速见刊”“低价代发”等承诺。部分不良中介会宣传“龙源、期刊网可查即可用”,但这类平台对假刊的审核宽松,导致其泛滥。例如,某期刊在龙源显示封面为“学术版”,但正刊实为内部资料,此类情况均为造假。
职称评审对学术诚信要求严格,套刊论文属于明确的造假行为,可能导致评审直接作废或撤销职称。申报人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期刊资质,拒绝低价诱惑,并留存论文发表过程的证明材料以备审查。使用正规期刊发表论文才是保障职称评审成功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