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培训的核心在于通过系统化梳理权责边界、明确履职流程,实现基层减负增效,提升治理精准度。其关键亮点包括:聚焦“三张清单”编制(基本履职、配合履职、上级收回事项)、强化依法履责与责能匹配、结合地方特色差异化落实,最终推动基层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作为”。
培训内容需紧扣以下要点:
- 政策背景与目标:解读党中央关于清单编制的文件精神,阐明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的紧迫性,强调清单作为基层减负“源头工程”的定位。例如,通过梳理近5年政策文件与地方案例,明确清单对厘清县乡权责、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 清单编制方法论:分步骤指导如何梳理事项来源(法律法规、上级文件等)、界定责任主体、划分事项类型。重点解析“基本履职事项”需立足法定职能,“配合事项”需明确协作机制,“上级收回事项”需严格对标权限下放标准。
- 实操难点突破:针对交叉职责协调、历史遗留事项归类等常见问题,提供标准化流程与灵活解决方案。例如,建立周例会制度协调多部门职责,或通过数据比对剔除重复、无效事项。
- 地方特色融合:鼓励结合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本地重点领域,在清单中增设“特色模块”。如某镇将特色产业发展指标纳入履职清单,明确责任部门与考核标准。
- 长效管理机制:培训需覆盖清单动态更新、绩效考核及数字化管理工具应用,确保清单“建得好、用得活”。例如,将清单执行与干部晋升挂钩,定期开展“回头看”核查。
乡镇履职清单培训不是一次性任务,而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起点。唯有通过全员参与、科学编制、持续优化,才能将清单转化为提升执行力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