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履行职责的三张清单制度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通过明确职责边界、优化权力配置、强化监督机制,推动基层治理规范有序高效运转。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基本履职事项清单
明确乡镇(街道)必须全面承担的核心职责,作为其法定职责的核心内容。例如:
-
基础治理:包括社会治安维护、安全生产监管、食品安全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等;
-
公共服务: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础民生服务;
-
基础建设:推动乡村道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二、配合履职事项清单
界定上级部门主导、乡镇需配合完成的事项,实现权责互补。例如:
-
专业性任务:如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评估等,由具备专业能力的部门负责,乡镇提供必要支持和协助;
-
跨部门协作:涉及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综合管理事项,由相关部门联合推进,乡镇负责具体落实环节;
-
上级交办任务:根据政策要求或专项工作需要,接受上级部门委托执行的任务。
三、上收事项清单
明确与乡镇关联度低、专业性强的任务由上级部门统一管理,乡镇不再承担。例如:
-
高度专业化领域:如科研项目、高端人才培养等,由专业机构或省级以上部门负责;
-
技术性强的监管任务:如核安全监管、航空航天管理等领域,需依托专业技术力量实施;
-
上级集中管理事项:如全国性统计调查、宏观政策执行等,由中央或省级部门统一部署。
实施意义
通过“三张清单”制度,乡镇(街道)能够:
-
厘清职责边界 :避免“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的现象,确保依法履职;
-
优化权力配置 :下放部分行政权力至乡镇,同时强化基层自主管理能力;
-
强化监督机制 :通过清单配套制度,实现任务落实的量化考核,提升治理效能。
注意事项
编制三张清单需结合本地实际,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保事项清单符合运行现状和群众需求。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优化清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