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党政同责+全链条监管”为核心,通过六大重点举措筑牢粮食安全防线:严格规范政策性粮食经营、优化监管措施、强化质量安全、减少损耗浪费、加大违法惩处力度、明确监管职责。
-
政策性粮食管理“五个严禁”
修订后的条例明确禁止虚报收储数量、以陈顶新、挤占财政补贴等行为,要求政策性粮食购销原则上通过公开交易平台进行,从源头堵塞漏洞。 -
监管模式“放管服”改革
取消粮食收购资格行政许可,建立信用档案和事中事后监管机制,通过查封扣押等执法手段提升监管效率,平衡市场活力与秩序。 -
质量安全风险全流程防控
要求收购时进行质量检验,储存期间定期品质检测,严禁污染超标粮食流入食用领域,并建立区域性污染处置长效机制。 -
节粮减损技术赋能
从仓储设施标准、运输技术规范到鼓励加工技术创新,明确粮食品质轻度不宜存时需及时出库,推动全环节降耗。 -
违法成本显著提高
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最高罚款500万元,并追究企业负责人个人责任,强化行刑衔接以震慑违规行为。 -
责任体系“党政同责”落地
首次在行政法规中明确省级政府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细化部门职责,形成监管合力。
2025年新形势下,条例的实施需配套制度完善与执法队伍建设双管齐下,建议相关主体重点关注质量安全与信用监管,以合规经营适应法治化治理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