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全责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责任划分的核心原则:一方过错导致事故则承担全部责任,逃逸、伪造现场等行为直接推定全责,赔偿比例与责任挂钩,不服认定可申请复核。
-
全责的法定情形
- 单一过错方:若事故由一方违章行为(如闯红灯、逆行)导致,该方负全责。例如转弯未让直行、右转未礼让行人等11种常见情形均需承担全部责任。
- 逃逸或破坏证据:当事人逃逸、故意伪造现场或毁灭证据的,直接推定全责。未及时报案导致责任无法认定的,机动车方通常负主要或全部责任。
-
赔偿比例与法律后果
-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事故:全责方承担100%赔偿,次要责任按比例递减(如主责80%、同责60%)。若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机动车可免责。
- 刑事与行政处罚:全责导致重大事故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需追究刑事责任并吊销驾照;一般事故则面临罚款、拘留等处罚。
-
责任认定的救济途径
- 复核申请:对认定不服的,可在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核,重点核查事实认定、程序合法性等。
- 诉讼**:复核后仍存争议的,可通过法院诉讼解决赔偿纠纷。
提示:事故后应保护现场并及时报案,避免因操作不当被推定全责;对复杂责任争议,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保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