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抵扣后仍需计算应纳税额,但抵扣项目会显著降低税负。专项附加扣除、社保公积金等抵扣项通过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实现减税,若最终计算结果为0则无需缴税,但抵扣行为本身属于个税缴纳流程的关键环节。
-
抵扣的本质是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个税抵扣并非直接减免税款,而是将符合规定的支出(如子女教育、房贷利息等)从收入中扣除,重新计算应税基数。例如月收入1万元者扣除5000元起征点及3000元专项附加后,仅对2000元按税率缴税,若抵扣后应税所得≤0则无需缴税。 -
两类核心抵扣项影响税负
- 法定专项扣除:包括“三险一金”等强制缴纳部分,直接从工资总额中扣除。
- 自主申报抵扣:如住房租金(最高1500元/月)、赡养老人(独生子女3000元/月)等,需通过个税APP填报并提交证明。
-
零税款≠未参与个税流程
部分纳税人因抵扣后应税所得归零而无需缴税,但抵扣申报本身仍属于个税征管体系的一部分。税务部门会核查抵扣真实性,虚假申报将承担法律责任。 -
年度汇算清缴的最终确认
即使月度预缴时因抵扣未交税,年度汇算仍需汇总全年收入与抵扣项重新计算,可能产生补税或退税。例如中途新增大病医疗支出(超1.5万元部分可抵扣)可能触发退税。
合理利用抵扣政策可最大化减税效益,但需确保材料真实完整。建议通过个税APP实时更新抵扣信息,并在每年3-6月完成汇算清缴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