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内人员不能被随意开除,其工作稳定性受法律严格保护,但若存在严重违纪违法、考核不合格等法定情形,单位可依法依规解除聘用关系。以下是具体分析:
-
法律保障明确
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编制内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解聘。开除需满足“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严重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等条件,并需书面通知本人。 -
开除程序严格
单位需经过调查取证、听取申辩、集体讨论等环节,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若涉及劳动争议,当事人可申请仲裁或诉讼,程序瑕疵可能导致开除决定无效。 -
常见解聘情形
- 违纪违法:如贪污受贿、泄露国家秘密等;
- 失职渎职:造成单位重大经济损失或安全事故;
- 考核不达标:长期无法胜任岗位且拒绝调岗或培训。
-
特殊保护群体
孕期、医疗期等特定情形下,即使存在一般违纪行为,单位也不得单方面解聘,需遵循《劳动合同法》特别规定。
总结:编制内人员享有职业保障,但并非“铁饭碗”。个人需遵守纪律、履职尽责,单位则需依法依规管理,确保开除决定的合法性与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