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部门名称
关于工作部门及岗位的填写,需根据具体场景(如求职、入职或日常填写)遵循不同规范:
一、求职场景
-
岗位名称
按招聘信息中的职位名称填写,避免随意更改。例如招聘信息为“新媒体运营专员”,则直接填写“新媒体运营专员”。 错误示例:将“运营专员”改为“运营经理”,可能导致薪资、职级认定错误。
-
部门名称
填写招聘信息中明确标注的部门名称,如“市场部”“技术部”等。
二、入职劳动合同
-
岗位名称
必须与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岗位完全一致,否则可能影响社保、薪资等权益。例如合同写“产品运营专员”,则填写“产品运营专员”。
-
部门名称
填写劳动合同中指定的部门名称,如“研发部”“人事部”等。
三、日常填写规范
-
单位与部门
-
单位名称:填写全称(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部门名称:具体到所在部门(如“财务部”“行政部”)。
-
-
职务与工种
-
职务:填写行政职务(如“经理”“主管”)或职称(如“工程师”“教师”);
-
工种:填写具体岗位名称(如“软件工程师”“会计核算员”),避免使用模糊词汇(如“职员”“行政”)。
-
四、注意事项
-
避免模糊填写 :岗位名称需具体可识别,如“文案编辑”比“文员”更具针对性;
-
保持一致性 :求职、入职及日常填写的岗位名称需保持一致;
-
咨询确认 :若部门或岗位有细分名称,优先采用官方术语。
通过规范填写,既能体现专业性,也能避免因信息误差影响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