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核心措施包括持续挖潜扩容就业空间、打好政策组合拳、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及优化就业公共服务五大方向,其中新质生产力带动人工智能等新兴岗位需求激增30%以上,中央就业补助资金667亿元精准支持稳岗扩岗。
-
挖潜扩容就业空间:围绕新质生产力、消费新热点、重点工程项目等领域释放岗位,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一季度生活服务、交通物流等行业招聘需求显著增长,机器人算法工程师等岗位需求同比增幅超30%,体现劳动力市场韧性。
-
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延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加码稳岗返还、担保**及就业补贴。小微企业专项**最高授信5000万元,个人可达1000万元,同步提高受关税影响企业的失业保险返还比例,缓解外贸压力。
-
重点群体兜底保障:针对高校毕业生实施17条专项措施,稳定农民工3000万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对困难人员落实“两优惠三补贴”(**、税收优惠及培训、岗位、社保补贴),强化就业援助。
-
技能培训与就业挂钩:推行“岗位需求+培训+评价+服务”四位一体模式,差异化补贴提升劳动者技能匹配度。支持受冲击企业开展转岗培训,将职工稳在企业内部,促进技能增收。
-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组织定向招聘会帮扶受关税影响地区劳动者转岗,加强灵活就业权益保障,清理人力资源市场乱象。同步推动以工代赈,扩大基层就业容量。
当前就业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通过经济转型与民生保障双轮驱动,有望在复杂外部环境下保持就业大局稳定。企业需关注新兴领域岗位需求,劳动者应主动提升技能适配性,共同把握高质量就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