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调解纠纷记录是基层矛盾纠纷解决的重要文件,其内容需全面、规范,以确保调解过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根据相关规范和实际案例,调解记录通常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基本信息模块
-
调解基本信息
-
调解名称 :明确标注调解事项(如土地纠纷、损害赔偿、邻里矛盾等)
-
当事人信息 :包括姓名、年龄、住址、身份证号码等身份识别信息
-
调解时间 :记录调解开始和结束的具体时间
-
调解地点 :详细说明调解发生的地点(如村委会会议室、现场等)
-
-
调解人员信息
-
调解人 :主持调解的村委会成员姓名、职务
-
记录人 :负责记录调解过程的人员姓名
-
其他参与者 :如村民代表、法律顾问等身份信息
-
二、纠纷事实与诉求模块
-
纠纷陈述
-
详细记录当事人对纠纷的描述,包括事件经过、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
-
采用“当事人陈述+调解人引导”的方式,确保记录原话或原意
-
-
事实核实
-
调解人通过询问、现场勘查等方式核实事实,明确争议焦点(如土地边界、赔偿金额等)
-
记录双方提供的证据(如合同、票据、证人证言等)
-
三、调解过程与结果模块
-
调解措施与方法
-
记录调解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如劝说、协商、法律宣传等)
-
说明如何化解矛盾,如提出解决方案、调整利益分配等
-
-
调解结果
-
明确列出双方达成的协议内容(如赔偿金额、权利义务终止等)
-
协议需包含双方签字、按手印及日期
-
四、后续跟进模块
-
协议履行情况
-
跟踪协议执行情况,记录是否按时履行
-
对未履约方采取的措施(如催促、法律追责等)
-
-
纠纷终结声明
-
所有当事人签字确认纠纷已解决
-
调解人签署终结声明
-
附则
-
记录格式 :采用规范的文档模板,确保内容完整、条理清晰
-
签字要求 :当事人、调解人及其他参与者均需签字并按手印
-
法律效力 :调解结果需通过书面协议形式固定,与调解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通过以上模块的规范记录,既能保障调解过程的透明度,又能为后续纠纷处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