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管控措施可从源头排查、多元化解、风险防控三个核心环节展开,具体如下:
一、强化源头排查与风险管控
-
主动排查机制
-
通过社区民警、网格员及群防群治组织(如“南疆国门服务队”)开展全覆盖排查,实时采集矛盾纠纷线索,建立风险隐患联动机制。
-
对婚恋、家庭、邻里等矛盾纠纷重点领域进行“清仓式”排查,深挖隐性隐患,形成“黄橙红”三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
-
预警与信息整合
-
建立矛盾纠纷预警平台,整合多部门信息(如行业数据、人口动态),实现“零报告”与“零遗漏”管理。
-
针对重复警情和*****隐患,制定专项处置预案,成立联合工作小组进行实时监控。
-
二、多元化解与资源整合
-
分级分类化解
-
一般矛盾纠纷由社区综治办调解,复杂矛盾联动乡镇综治中心或行业主管部门,重大矛盾由县委政法委组织专班化解。
-
推行“公安+退役军人”“公安+妇联”等菜单式调解模式,设立驻所人民调解室,配备专职调解员。
-
-
社会力量参与
-
邀请律师、老党员等社会力量参与调解,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和思想疏导,拓宽调解渠道。
-
通过“N+8+4+1”机制,整合社区网格员、义警等基层力量,形成“警格+网格”协同防控体系。
-
三、风险防控与宣传引导
-
重点领域防控
-
紧盯投资纠纷、拖欠工资等易引发*****的领域,建立行业风险联动机制,实现早介入、早化解。
-
对矛盾纠纷成因进行大数据分析,明确高发领域和时段,针对性开展专项治理。
-
-
舆论与公众教育
-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避免不实言论激化矛盾。
-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法律意识,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
-
四、监督与持续改进
-
建立矛盾纠纷管理监督机制,定期评估管控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
-
通过“一月一汇总”“零报告”制度,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