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方案,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组织体系与职责
-
领导机构
成立由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办等组成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分管综治副书记任组长,派出所长任副组长。2. 工作职责
-
接受指挥中心调度,及时响应矛盾纠纷;
-
指导村级矛盾纠纷调处,建立“四定三包”责任机制;
-
跨区域纠纷协调县直机关应急联动小组协助解决。
-
二、工作流程与规范
-
排查机制
-
建立定期排查(每周一次)与重点排查(涉疫、涉农、涉企等)相结合的制度,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
-
通过人民调解组织扎根基层,及时发现苗头隐患。
-
-
评估与预警
对排查矛盾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制定应对方案,实现抓小防扩大、抓早防升级;
建立矛盾纠纷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
调处程序
-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当场解决一般性问题(不超过3天);
-
重大复杂纠纷需承诺调处时限,跨区域纠纷及时上报协调解决;
-
调处终结后制定规范调解协议书,并反馈处理结果。
-
三、保障措施
-
制度保障
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制,实行首问责任制和领导接访制度;
定期召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时解决矛盾纠纷。
-
力量支撑
充实基层排调力量,组建专职调解员队伍,开展岗前培训;
运用线上平台数据辅助排查,提高工作效率。
-
考核机制
建立考核考评联动机制,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通报;
对化解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未化解纠纷进行跟踪问责。
四、目标与成效
通过“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降低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例如,某村通过构建两级调处网和“五项机制”,将矛盾纠纷消除在基层,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以上方案综合了多元化解机制,强调部门联动、责任落实与源头预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