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化解的典型经验材料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核心方面,结合权威性高、时效性强的信息源整理如下:
一、基层调解机制创新
-
“枫桥经验”深化应用
通过“望闻问切”四字工作法,建立警调衔接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例如,某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累计调处案件4451宗,成功率94.4%。
-
多元调解力量整合
整合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资源,形成“统一领导、统一受理、统一调处”工作模式。某县区通过综治中心联合调解,配备专兼职维稳人员108人,提升基层化解能力。
二、源头治理与风险防控
-
矛盾隐患排查前置
通过定期走访、专项排查,及时发现土地纠纷、经济纠纷等苗头性问题。例如,某村通过网格员巡查化解停车费纠纷,避免肢体冲突升级。
-
重大项目风险评估
对重大项目建设(如学校专升本、殡仪馆建设)开展风险评估,制定应急预案,有效避免政策实施引发矛盾。
三、实战化调解案例
-
邻里纠纷快速化解
民警通过情绪疏导、法律宣传,成功调解多起琐事纠纷。如白朗县强堆乡派出所调解邻里肥料欠款纠纷,双方当场达成和解。
-
群体性矛盾联合处置
针对工伤赔偿、权属争议等群体性矛盾,联合司法、国土等部门开展联合调处。某村通过调解达成和解协议,并立“和解沟”警示后人。
四、特殊群体关怀与法治宣传
-
弱势群体帮扶
深入走访贫困家庭、残疾人、刑满释放人员等,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例如,某社区民警为失足青少年开展法治教育,帮助他们重返社会。
-
“送法入户”活动
通过法律咨询、案例宣传,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某派出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累计开展法律宣传40余次。
五、信息化与科技支撑
-
矛盾纠纷信息化平台
建立线上调解平台,实现矛盾纠纷全流程管理。某乡镇通过信息化系统对4500余起案件进行分类调处,提高效率。
-
智能网格辅助排查
利用智能设备辅助网格员快速发现矛盾隐患。某社区通过无人机巡查、智能传感器监测,提前化解多起潜在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