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失能评估等级划分为0(能力完好)、1(轻度失能)、2(中度失能)、3(重度失能)4个等级,核心依据是日常生活活动、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4项指标的综合评定。昏迷状态直接判定为重度失能,而认知障碍、精神疾病或近期意外事件可能使等级上调。
0级(能力完好)需满足所有指标分级为0,仅社会参与允许轻度受损(1级)。轻度失能的判定有两种路径:一是日常生活活动完好但其他任一项指标出现轻度以上受损,二是日常生活活动轻度受损且其他指标未达中度。中度失能通常表现为日常生活活动轻度受损伴随其他指标全面中度受损,或日常生活活动中度受损合并1-2项其他指标异常。重度失能的典型特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完全依赖他人(3级)、四项指标均达中度受损,或日常生活活动中度受损且任一项指标达重度。
特殊情形需注意:90岁以上高龄可能单独触发等级上调;评估后发现认知功能受损建议专科复查;30天内多次跌倒等意外事件需提高原等级。护理建议与等级挂钩:轻度失能建议一般照护,中度需半自理辅助,重度则要求专业介护。
定期复评是关键,尤其当老人意识状态、健康状况或生活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时。家属可通过观察进食、如厕、社交等日常表现初步判断失能趋势,但专业评估仍需由持证机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