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言语→数量→判断→资料
关于行测做题顺序,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官方推荐顺序(分模块时间分配)
-
常识判断 (20题,10分钟)
考试基础模块,包含历史、法律、地理等零碎知识,建议快速浏览,会做就选,不会就蒙。
-
言语理解与表达 (40题,40分钟)
重点考察词汇积累和语感,建议先做选词填空等基础题型,再处理阅读理解。
-
数量关系 (15题,15分钟)
计算量大且难度较高,建议先完成简单题型(如工程/行程问题),避免在难题上浪费时间。
-
判断推理 (40题,35分钟)
包含图形推理、类比推理等,需结合模块特点(如类比优先于定义判断)。
-
资料分析 (20题,20分钟)
侧重数据分析能力,需熟练掌握公式且对数字敏感,建议控制在25-30分钟内完成。
二、其他实用建议
-
个人化调整
根据自身优势模块调整顺序,例如数学好的考生可先做数量关系,语文好的考生优先处理言语部分。
-
时间管理
-
每个模块建议分配固定时间,避免在某一道题上过度纠结(如数量关系每题不超过2分钟)。
-
言语理解建议控制在30-35分钟内,资料分析需精准计算。
-
-
特殊情况处理
-
若常识部分遇到难题,可跳过直接做其他模块,最后再回看。
-
数量关系若时间紧张,可先完成基础题型,保留时间复查复杂题目。
-
三、注意事项
-
涂卡规范 :提前熟悉答题卡填写规则,避免因涂卡错误丢分。
-
保持节奏 :每个模块完成后适当休息,避免后半段疲劳影响状态。
通过以上顺序和策略,可有效提升答题效率,建议考生结合自身情况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