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赋权是通过专业干预帮助个体或群体突破结构性限制、激活内生发展动力的核心实践,其本质是“资源链接+意识觉醒+能力建设”的动态过程,需贯穿“个人-环境”协同变革。
-
资源链接与能力建设
社会工作者通过连接社区资源(如技能培训、心理支持)和构建互助网络,帮助服务对象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为农村女性提供就业指导或组织社区环保小组,将外部支持转化为可持续的自我发展动力。 -
意识觉醒与叙事重构
采用焦点小组、叙事治疗等方法,破除服务对象的负面自我标签。如引导抑郁症患者重新诠释自身经历,或帮助退役军人识别自身优势,重建社会融入信心。 -
参与式决策与结构变革
推动服务对象从个体能力提升转向集体权益倡导。例如,通过社区会议共同制定行动计划,或倡导政策调整以改善弱势群体的制度性排斥问题。 -
文化敏感性与技术赋能
尊重本土化问题解决方式,如跨文化情境中调整能力评估标准;同时利用数字化工具(如在线平台、影像发声法)扩大弱势群体的社会倡导声量。
提示:赋权不是单向干预,而是基于平等合作的生态重构。社会工作者需平衡“专业权威”与“自主决策”,避免工具理性异化,最终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