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工作时,可向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人社局)及其下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求助,这些机构提供岗位推荐、职业培训、创业扶持等全链条服务。部分地区还设有“找不到工”反映窗口,为重点群体提供精准帮扶,5个工作日内反馈匹配岗位。
-
核心求助渠道:人社局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各级人社局是政府就业援助的主管部门,其线下服务大厅或官网提供免费求职登记、职业指导、招聘会信息。例如,高校毕业生可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获取专属岗位,就业困难人员可申请“一对一”帮扶,包括至少3-5个针对性岗位推荐。部分城市如南宁还开设“找不到工”窗口,专人跟踪求职进度并回访上岗情况。 -
重点群体专项服务
针对农民工、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如社区服务、环卫保洁)并给予社保补贴。例如,上海对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北京要求政府投资项目优先招用此类人员。失业青年可申请见习岗位,享受见习补贴和技能培训。 -
线上+线下多渠道覆盖
除线下窗口外,可通过“中国公共招聘网”、12333热线或地方人社APP查询政策。2025年新规强调,失业青年可在常住地、求职地登记,异地求职者还能通过“青年就业驿站”获取“一站式”服务。部分区域如天水市通过直播带岗、创业**等组合拳提升匹配效率。 -
警惕风险与主动**
政府渠道均免费服务,若遇“黑中介”或乱收费,应立即向人社部门举报。建议优先选择官方认证的招聘会和企业,上岗后留意合同与待遇是否合规。
求职受阻时,及时利用政府资源可大幅提升效率。保持耐心,结合自身需求主动对接属地服务,多数地区承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技能短板者不妨先参加培训,再争取更优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