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的最终去向主要包括分类回收、焚烧发电、生物转化和填埋处理,其中垃圾分类是实现资源循环的关键,焚烧技术能高效减量并发电,而深圳等先进城市已实现“零填埋”,通过系统化处理将垃圾转化为再生资源。
-
分类回收与专线处理:分类后的垃圾通过专用车辆运输至对应处理设施。可回收物如废纸、金属等进入再生利用链条;有害垃圾采用高温或化学分解实现无害化;厨余垃圾通过厌氧发酵或堆肥转化为肥料或沼气;其他垃圾则焚烧发电。
-
焚烧发电主导处理:焚烧可减少90%以上的体积,同时发电供能。深圳每日焚烧约1.8万吨其他垃圾,发电量近1000万度,补充城市电力需求。
-
生物转化技术:厨余垃圾通过微生物分解产生沼气或高蛋白饲料,如深圳年处理200万吨厨余垃圾可提炼80万吨饲料,兼具环保与经济价值。
-
填埋作为兜底手段:传统填埋法仍用于部分城市,但易占用土地且污染风险高。上海、深圳等已逐步淘汰,转向更可持续的处理方式。
减少垃圾产生与精准分类是未来核心,个人参与分类、企业技术创新与政策推动缺一不可,方能实现垃圾从“终结”到“重生”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