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界前后四大须生是京剧老生行当的重要流派代表,其划分与传承具有以下特点:
一、前四大须生(20世纪20-40年代)
-
成员构成
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
余叔岩 :创立余派,唱腔刚柔相济,代表作品《战太平》《失印救火》。
-
言菊朋 :形成言派,艺术风格独特,擅长文武生角色。
-
高庆奎 :创立高派,嗓音浑厚激昂,以悲愤戏见长。
-
马连良 :奠定马派基础,表演细腻传神,是四大须生中唯一贯穿前后时期的代表。
-
-
历史地位
该群体是京剧老生行当的奠基者,各自创立流派,对后世影响深远。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于20世纪40年代先后去世后,马连良成为唯一留存的核心人物。
二、后四大须生(20世纪40年代后)
-
成员构成
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
谭富英 :继承谭派,形成“新谭派”,以靠把戏和快板功见长,代表作品《定军山》《南阳关》。
-
杨宝森 :创立杨派,唱腔圆润流畅,擅长文武生角色。
-
奚啸伯 :形成奚派,表演刚健有力,对老生行当发展贡献显著。
-
-
形成原因
高庆奎因嗓疾退场后,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凭借艺术成就逐渐取代其地位,最终形成“后四大须生”称谓。
三、总结
-
时间划分 :前四大须生以马连良为界,包含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后四大须生则以马连良为起点,包含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
艺术贡献 :七位艺术家均打破传统师承模式,创新唱腔与表演,推动京剧老生行当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