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表演中的程式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核心特征:规范性与传承性
程式化是戏曲表演的基石,通过统一的技术格式实现艺术传承。例如唱腔板式、身段动作(如“趟马”“起霸”)等,均形成标准化规范,确保表演的规范性和连续性。
二、艺术表现形式
-
唱、念、做、打、舞的程式化
-
唱 :以板式、曲牌为特色,强调抑扬顿挫与音色变化;
-
念 :注重韵味与声调,体现人物性格;
-
做、打 :包含身段、手势、武打套路等,如“捋髯”“趟马”;
-
舞 :通过舞蹈化动作增强表现力。
-
三、生活与艺术的融合
程式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提炼、夸张形成艺术化表达。例如京剧中的开门、坐轿动作,均基于生活场景但更具节奏感和象征意义。
四、灵活性与创新性
程式并非僵化,演员可根据剧情调整。如马连良、周信芳等老生通过个性化演绎,使传统程式焕发新生。
五、综合性舞台特征
程式化与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结合,形成“以表演为中心”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例如通过灯光、服饰强化程式效果,实现虚实结合的时空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