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系统,交流工具
语言的基本概念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界定,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语言的本质属性
-
符号系统
语言由词汇、语法等要素构成,通过声音、文字或手势等符号形式传递信息。例如,汉语中的“苹果”通过发音和书写符号共同表达特定意义。
-
社会现象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通过社会互动形成并发展,承载文化内涵。不同社会群体(如方言群体)的语言变体反映了文化差异。
-
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
动物无法使用人类语言进行复杂交流,语言的符号系统需通过学习获得。
二、语言的结构特征
-
层次结构
语言按层次组织,包括音位(最小语音单位)、语素(最小语义单位)、短语、句子等。例如,“苹果”(名词)+“很甜”(形容词短语)构成完整句子。
-
符号组合规则
语言符号(如词汇)需遵循语法规则组合,形成有意义的表达。例如,英语中名词需与动词匹配(如“eat apples”)。
-
系统性
单个符号的意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且符号系统具有开放性,能通过组合创造新意义。
三、语言的功能与特性
-
交际功能
语言是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和意愿的主要工具,具有情境性(如对话语言)和计划性(如书面语言)。
-
文化载体
语言反映并塑造文化,不同语言的词汇、语法差异可揭示文化背景。
-
认知功能
语言参与信息加工(如编码、存储、提取),支持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
四、语言学定义
现代语言学家普遍采用以下定义:
语言是人们通过任意创造的符号系统,用于交流思想、感情和愿望的机制 ,具有以下特征:
-
任意性 :符号与意义无必然联系(如“书”“狗”等词汇的任意性);
-
社会性 :需通过社会互动习得和使用;
-
创造性 :可组合生成无限新语句。
总结
语言是兼具符号系统属性与社会交际功能的复杂现象,其结构与功能相互依存。理解语言需兼顾其形式特征与文化背景,是语言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