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是提升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关键,但当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需通过针对性措施改进:
一、主要存在问题
-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认识局限于生产阶段成本控制,忽视人力资源、资本成本、环境成本等非直接成本,导致决策短视。部分中小企业尤其存在“重生产、轻效益”的倾向,未将成本与市场需求、资本产出结合。
-
预算管理不科学
预算编制缺乏依据,未结合实际业务需求,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部分企业存在费用超支、加班补助等人工成本浪费现象,且制造费用分摊方法不科学。
-
精细化程度不足
成本管理流程粗放,未覆盖全生命周期,导致资源浪费。例如,未对原材料使用效率进行优化,或未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适应市场变化。
-
管理方法陈旧
多数企业仍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步法),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制约了成本控制效果。
-
全员成本意识薄弱
员工对成本管理参与度低,责任制度不健全,导致成本控制流于形式。
二、改进对策
-
树立现代成本管理观念
从“节约型”转向“效益型”,将成本视为资源配置工具,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比。例如,通过技术升级(如采用锚索支护代替传统铁棚)实现长期成本节约。
-
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流程,结合业务需求和市场预测,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例如,优化预算权责关系,明确各部门成本控制目标。
-
提升成本管理精细化水平
采用作业成本法、标杆管理等多元化工具,细化成本核算对象。例如,对水电费、设备维护等费用进行精准分摊。
-
创新成本管理方法
引入平衡计分卡、价值工程等先进方法,实现成本与质量、安全的综合管理。例如,通过价值工程分析降低产品功能过剩导致的成本。
-
强化全员成本意识
建立成本激励机制,将成本控制指标纳入绩效考核,鼓励员工参与成本改进。例如,设立成本节约奖励基金,激发员工积极性。
三、总结
企业成本管理需从理念、方法、工具等多维度改革,通过树立效益导向、完善制度、精细化管理,实现成本与效益的平衡,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